一直很喜欢这么一句话:读一些无用的书,做一些无用的事,留给自己一些无用的时光,都是为了在一切已知之外,保留一个超越自己的机会。生命中一些很了不起的启发和变化,更多都是来自于这种无用之事发挥着潜移默化的影响。

最近在整理自己书架时一直在思考,所谓读书的意义大概就是让自己沉淀成长,眼界开阔,对自我有更清醒的认知,而不至于让自己狂妄自大。

但我并不将专业、工具书视为完整意义上的读书。归根结底,如果把读书当做升职加薪、收获名利,迅速带来物质回报的方式,那读书到底还能体现出它真正的意义和价值吗?

庄子说:“人皆知有用之用,而莫知无用之用。”如果我们只是在焦虑感的驱使下,逼迫自己多读一些职场的书籍,连看一眼人文社科类书籍的勇气都没有,那这样的“努力”实际上就完全背离了读书本身的意义。

而我认为,真正意义上的读书应该是非功利阅读,追求萧然自远。

我读书并不多,但我喜欢反复读一本书,尤其是经典作品,就像一首经典的歌曲,百听不厌,反而越听越有味道。而对于那些摆放在机场火车站的畅销书,多数会让人失望。

与其一味为了追求读有用之书,不如静下心来,读一些看似无用之书,培养一点看似无用的爱好,抬头看看天空,闻闻路边的花香,除了陶冶情操,净化心灵,也是生命本身应有的尊重。

就像余华的《活着》,一直放在办公室,每次午休时间都会偷偷的翻开几页,我不知道读了多少遍,热泪盈眶多少次。短短一册文字,惊艳了我一年的时光。

因为“无用”的《活着》,我希望自己面对生活能够勇敢而又坚定,温柔而又正直。


The best things come when you least expect them to.